陶学兵,1950年出生于医药之都湖北黄冈,现年72岁,民间著名老中医,祖籍药圣李时针故里蕲春。陶氏中医世家第五代传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陶氏女科”传承人。
陶学兵精通中医全科,尤其擅长以祖传秘法,主治各种妇科疾病,专病专方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不孕、更年期提前、早衰、肌瘤、卵巢囊肿、妇科疑难杂症等,民间素有“妇科圣手”之称。

中医理论里,关于女性调理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凡是女人病、皆因气血虚,凡是容颜老、皆因气血瘀”。很多女性朋友分不清“气血虚”和“气血淤”,只知道自己气血不和、月经不调,身体不舒服,盲目地看广告或跟风买些药品、滋补品,结果不但伤害了身体,还耽误了病情。
本期内容,是由百年《陶氏女科》传人,妇科圣手陶学兵,教你怎样区分“气血虚”和“气血淤”?日常生活怎样才能调补才有益健康、延缓衰老。
“凡是女人病、皆因气血虚,凡是容颜老、皆因气血瘀”。意思是说,女子身体的问题,大部分都是气血不足、气血虚弱引起的;而女性容颜的衰老、斑点、皱纹等等,主要和淤血有关。
首先大致阐述一下这两个名字。所谓“虚”,很好理解,也就是不足,量的减少而已。而“淤”则是流动性的下降。比如,江河里的水位降低,这就是“虚”,江河里的水流变慢,这就是“淤”。
但是,对于女性朋友的身体来说,很多时候,“虚”和“淤”又是很难明显分开的。例如,当江河的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后,水流的速度自然也会放缓。这时候,是说“虚”好呢?还是“淤”更合适呢?
其次,即使“量”没有减少,比如江河的水位没有下降,但因为水的粘度增加而流速变慢。这时候,对流经的某个点来说,其实也是“不足”。这两种关系,就是“虚”和“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所以,它们更多时候是同时并存的。
01凡是女人病,都因气血虚
因为女子的生理特点,气血对她们的影响更为明显。而气血的不足,无非就是两个原因,一是消耗增加,二是生成不足。
女性心思细腻,多思善虑郁郁寡欢更为常见,情绪上的波动更加明显。每个月的生理期,更是直接和气血相关。这些方面注意不好,也就是气血的损耗增加,中医称之为“营血暗耗”,时间久了,也就会出现气血虚的问题。女性身体更偏于娇弱一些,脏腑的功能和男性比起来,必然会趋于弱势。现代人男女平等,同等的工作、饮食、起居条件,对于女性的气血生成来说,是比较大的影响。很多时候,脏腑、尤其是脾胃受损之后,气血生成不足,也可能形成“气血虚”。
气血虚之后会有哪些表现呢?无非就是失于濡养方面。比如脸色晦暗无华,精神不振、气短自汗、头昏眼花等等;生理期延后、缩短,量少等问题。一般来说,气血虚的女子,生理期大多有小肚子“绵绵而痛”的感觉,用手按着就会舒服很多。这是气血虚的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
至于气血虚的调理,如果只是单纯的“虚”,倒是比较好处理,补血养血、健脾生血等等,四君子合四物汤成八珍汤,就是气血双补最著名的代表。
02凡是容颜老,都因气血瘀
说到这个问题,必须先说说“容颜”。所谓容颜,大多数时候,我们就是指的“脸”。《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所以,我们所说的“容颜老”,其实就是头脸上的变化。包括头脸的“神采”,皮肤的状态、以及是否有斑点、疮痘之类的多余物。
为什么说“凡是容颜老,皆因气血淤”呢?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气血的周流问题。正常情况下,气血周流不息,各处组织部位需要的气血,都能得到充足的供给。这也就是那些看上去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精神抖擞的女性必备的一个条件。
当气血周流被阻,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头面获得的气血不足,必然会影响到头面的“表现”。头面的濡养不足,皮肤干燥、起屑等衰老迹象也就会出现。因为气血淤塞,头面上的阴寒垃圾无法被及时运走,斑点、色素沉着、皱纹等等也就出现了。
“气血淤”的调理,我们应该遵循“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原则,行气以活血。则淤塞的气血自然就畅通了。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导致“气血淤”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因为虚(量不足)而引起的周流不畅,则行气补血以调之;如果是邪阻经络所致,当然需要驱邪活血。所以,女性养颜时,很多时候都是选择一些理气活血之品。比如疏肝解郁,比如理气活血。当归川芎之属,其实都是符合这个道理的。
03 久虚必淤,久瘀必虚
说完了气血虚和气血淤,我们右边要再分析一下“虚”和“淤”之间的关系。也只有真正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调理。用一句话概括:久虚必淤,久淤必虚。也就是说,气虚不足时间久了,必然会有不同程度的气血淤塞;即使本来没有气血不足,而气血淤塞时间久了,气血也必定有所不足。
陶学兵介绍说,从“预防”的角度来看,女性朋友及时调理自己的气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生理期前后,正处于气血推陈致新的最佳阶段,这时候适当调理气血,无论是补其不足,还是活血行气,都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