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正心诚意,济世救人

现代化中医门诊

永辛堂

2024

/

05
01
肝起病,胃传病——国医圣手程正洲详解: 为何肝病常伴胃病?

     程正洲,湖北医药双通名家,1962年生,副主任中医师、执业中药师,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年。程主任数十年深入研究统统中医经典,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在《湖北中医》等医药专业期刊发表医学论文十数篇在中医肝胆、脾胃疾病的相互影响与协同治疗领域有独到的诊疗方法。尤其善于通过六经、八纲辨证,四诊互参,以微知著,精准诊断,研方遣药独到,疗效绝佳。

肝起病,胃传病——国医圣手程正洲详解: 为何肝病常伴胃病?

程正洲善于从脏腑、三焦入手,针药并施内外结合治疗内科疾病。尤其擅长治疗急慢性肝炎、肝损伤、脂肪肝、酒精肝、胆石症、肿瘤术后康复,以及慢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肠炎、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同时对妇科月经不调、经期不稳、肌瘤囊肿、更年期早衰,以及阳痿、早泄等男科疾病有独特疗法。

 

肝脏与脾胃的关系

肝脾胃胆,同属于消化系统。在中医理论范畴内,肝胆与脾胃分别属于不同的五行。肝胆五行属木,而脾胃五行为土中医认为,肝胆和脾胃之间存在着"木克土"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生理上的制约,不会出现病理上的联系,但是,由于脾胃和肝胆之间的"相克相乘",当脾胃出现问题,也会影响肝胆功能,反之亦然。因此肝胆疏泄太过和不及都会影响脾胃,肝胆疏泄太过就会使脾胃亢盛消化食物加快,热量过盛淤积体内使身体发热,像甲状腺亢进、糖尿病人等都有这种情况,肝胆的疏泄不及就会使脾胃虚弱,消化和吸收的能力降低,造成食物停积或者腹泻。

清代叶天士说:“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这就充分说明胃病和肝脏的关系非常密切,肝脏的病都会影响脾胃,造成脾胃运化功能,使食物停积或者消化不良,所以胃病大部分都是肝脏的疏泄不利造成的。

肝起病,胃传病——国医圣手程正洲详解: 为何肝病常伴胃病?

肝气疏泄,畅达气机,促进和协调脾胃之气的升降运动,使脾气升,胃气降的运动稳定有序,为脾胃正常纳运创造了条件,促进了饮食物的消化、水谷精微的吸收和糟粕的排泄。

若肝疏泄机能失常,既可影响脾气升清,致脾失健运、清气下陷,见腹胀、腹泻等症;又可影响胃气降浊,致胃失通降,胃气上逆,见纳呆,脘胀、嗳气、呕吐、便秘等。

 

治肝不治脾一场空欢喜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他认为,脾胃内伤是人们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意思是说,肝脏有病会影响到脾脏的功能,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木土,这时候要加强脾脏的功能,从脾胃的调理来治疗肝病

有的人有慢性肝病,肝气郁滞,或者肝火旺了,吃了药还是反反复复不见好如果我们的肝出现了问题,就要知道,肝的邪气,会影响到脾,所以我们在治肝的同时也要调理脾胃。纵观古往今来的那些名医大家,在肝病治疗中,都会非常重视脾胃,如果说你肝郁没有重视起来,没有及时去保护脾胃,导致这个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而影响肝病的恢复。如果我们治肝的时候,注意调理脾胃,肝郁、肝火的症状是很难好的。

 肝起病,胃传病——国医圣手程正洲详解: 为何肝病常伴胃病?

 

脾胃不调从肝治

俗话说,十人九胃病,但是,胃疼、胃胀、胃嗳气,却可能是肝病引起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中医认为,肝属木,脾胃属土。肝郁气滞,容易克伤脾土。在中医内科学里面,胃痛的第一个需要考虑的病因,就是肝郁气滞所致。

在《医学正传》、《丹溪心法》、《沈氏尊生书》里面,都有记载。肝郁气滞,使得脾胃之气升降失常,于是就胃脘胀满,感觉里面都是气,容易嗳气或者反酸,食欲减退。由于肝主情志。所以在情绪波动的时候,这个症状容易出现的明显。而它的最初发病,也往往和患者的情绪体验、情感经历有连带关系。

如果肝气不疏,肝木过旺,就会过分的克伤脾土,导致胃病。肝主疏泄肝气不得疏泄,根本的原因之一在于我们爱生气、思虑过多、压力太大。这也是很多自述一生气就胃痛的患者的病因病机所在。这样的状态日久,必然通过肝气郁滞而影响我们的脾胃,使得胃病总也好不了。所以我们才说,要想把胃病之好,先要

相关推荐

一、肿瘤的根源 《周礼》一书中载有专治肿瘤的医生,称作“疡医”,可谓肿瘤专科医师的先河。宋·《圣济总录·瘿瘤门》记...
随着日前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结肠炎的发病率愈来愈高。其伴随症状如:腹痛、腹泻、便血等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
在中国医学界,有这样一位医生,他的名字叫余洪涛。余主任不仅是一位拥有着将近半个世纪从医经验的中医师,更是一位将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