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推荐
郑绍雄

郑绍雄  中医内科主任

郑绍雄主任,1959年生于武汉,自幼师从江城传世名医王国梁先生,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先后任职于长航医院、中南财大医院等,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精通中医经典,善于运用中医研究解决各类疑难病,以辨证治疗精准著称。

擅长治疗

擅长各类皮肤病、中医妇科、三高、肠胃、肝胆等系统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牛皮癣、皮炎、湿疹、荨麻疹、白癜风、淀粉样变、手足癣、体股癣等皮肤疾病。

郑绍雄

传奇名医——郑绍雄

郑绍雄主任,1959年生于武汉,现年63岁。自幼师从江城传世名医王国梁先生学习中医,先后任职于长航医院、中南财大医院、省中医院等医疗机构,并被省中医药大学聘为名誉教授,“百大医绝技传承人”、“中医内科调理特殊方剂传承人”。

郑绍雄 

郑老在中医皮肤病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其世家绝学【脏腑联合疗法】治疗皮肤系统疾病有奇效,如牛皮癣、手足癣、体股癣、皮炎、湿疹,以及中医妇科问题。曾先后发表中医内科论文、医案20余篇,是省内外皮肤科传奇圣手。

擅长治疗

擅长牛皮癣、白癫风、急慢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疑难病,以及月经不调、停经闭经、肌瘤囊肿、慢性肠胃炎。

 

郑绍雄:传奇经历造就中医奇才

 

郑绍雄之所以走上中医的道路,与他幼年的经历有关。郑老幼时,外公病重,在各大医院求医后,病情也是时好时坏,身体也每况愈下。在家人几乎绝望之时,无意中,从邻居处得知其同事的父亲是个老中医,于是便请这位老中医前来给他外公看病。没想到经老中医诊治,吃了一个多月中药后,他外公竟然痊愈了。自此,中医中药就在郑绍雄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初中时,在邻居的介绍下,郑绍雄开始跟随前文那位老中医学习中医。而刚学没多久,郑绍雄就在中医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天赋与悟性。老中医觉得自己的中医修为不深,看到郑绍雄这么珍贵的中医好苗子,怕浪费人才,于是极力推荐给当时江城传奇名医王国梁先生。

而这位王国梁先生最后成了郑绍雄的岳父,王老百年祖传的医学奇术,也有了真正的传承人。

郑绍雄 

王国梁先生是江城传奇人物,出生于百年中医世家,五代人皆为江城名医。王老自幼传承家传中医绝学,还精通中华武术,信奉佛教,有一颗慈悲之心。抗战爆发后,毅然从军报国,考入黄埔军校16期,成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后因不满国军内部的腐败,愤而解甲回乡开办中医馆,悬壶济世。

解放后,新中国百废待兴,各方面的人才都奇缺。为传承王氏中医绝学,王老在行医的同事,与友人一起开办中医学校,招收学徒。1959年1月王老创办的中医学校并入新成立的湖北省医学院(现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王老生性淡泊名利,不喜受约束,喜欢闲云野鹤的生活,学校合并后,他也就退出学院,后来又拒绝了武汉同济医院的高薪邀请,只在硚口公园收几个弟子教习中医和武术,同时在家也给人看病行医。郑老介绍说,岳父在家看病基本上都是不收费的,有时候还倒贴药材,结果弄得家徒四壁。

正是王国梁高尚的医德与慈悲之心,耳濡目染地影响着郑绍雄,在继承了王老的传世医术的同时,也继承了王老的医德。

年少的郑绍雄在随王国梁先生学医时,果然表现出过人的天赋,令王老另眼相看。在师傅的严苛要求下,郑老自幼即可背颂《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脾胃论》等中医经典,功底极其深厚。郑老说:“小时候学医,从武昌到硚口,近二十里路,每天披星戴月,走去走回。一路上我就背中医经典,琢磨老师传授的技艺和临床的经验。那段艰苦的经历反而成就了今天的我!”

郑老说,岳父是祖传医学,世代都是名医大家,中医全科都很厉害。

学成出师后,郑老并未停留在岳父的祖传医学上。在行医40余年中,郑老在王氏中医的基础上,将中医各大流派的精髓融会贯通,自成一派,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尤其是独创的【脏腑联合疗法】,诊治各类皮肤病有着独特的疗效,成为皮肤病疑难杂症的克星,一时名满江城,政界要人、高校精英、普通民众,慕名求医者不计其数。为方便顾客服用,郑老还以岳父祖传的炮制方法,制成“郑氏小蜜丸”。


余洪涛

余洪涛  主治医师

余洪涛,生于1957年,原武钢二医院中医内科专家,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中医基本功深厚,医术精妙。曾被英国作为中医专家人才引进交流、坐诊三年,以辩证准确、用药独到,愈后良好声名远播海内外。

擅长治疗

擅长运用中医脏腑疗法,扶正纠偏,系统地诊治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疑难杂症。尤其擅长治疗肝硬化、肝纤维化、脂肪肝、酒精肝、肝损伤、乙肝大小三阳、胆囊炎等,兼治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十二肠溃疡、胃溃疡等疾病。

余洪涛

余洪涛——走出国门的大国医

湖北名著名大国医余洪涛,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入选“湖北名医”榜、“中华医学国际推广大使”,作为中医走出国门的特聘胃肠病专家,曾先后出访欧、美、西亚,在巴西里约、玻利维亚拉巴斯、英国曼彻斯特、沙特利雅得等地交流、临床坐诊20余年,向世界推广中医,让外国人见证了中医的神奇疗效。

余洪涛湖北中医学院毕业后在武钢医院行医十余年,以其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于1996-2015年期间,余洪涛作为中医代表被选派到南美、欧洲、西亚等地传播、推广中医,同时为世界各地居民临床诊治,在知名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多篇中医学论文,为中医走向世界奉献了毕生心血。

在40余年的中医生涯中,余洪涛精研中医《内经》、《伤寒论》、《脾胃论》、《千金要方》等中医传统经典,尤其在肝胆胃肠疾病方面有着独到的治疗方案,擅长治疗肝硬化、肝纤维化、脂肪肝、酒精肝、肝损伤、乙肝大小三阳、胆囊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慢性结肠炎等疾病;同时在中老年慢性病、更年期综合征、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颈椎腰椎病变、肿瘤及术后调理等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余洪涛 

走出国门的大国医

余医师行医40余年,见过最多的也是肝胆胃肠疾病,尤其让余老痛心的是,很多患者、尤其是外国人不重视,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成绝症的比比皆是。为此,余洪涛将毕生的精力均放在肝胆胃肠系统疾病的深入研究与治疗上,并形成了一套从五脏六腑整体调理治肝胆胃肠病的独特治法,避免恶变,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健康与生命。而余洪涛中医治肝胆胃病也成了他的金字招牌,每天专家号爆满,常常排到数周后。

1996年,余洪涛作为肝胆胃肠病方面有特殊专长的知名中医,被派往海外做学术交流,而这一去,余老自己都不知道,竟然开启了长达20年的海外行医、中医文化推广的历程,先后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玻利维亚拉巴斯、英国曼彻斯特、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等地长期交流、临床坐诊,向世界推广中医,让世界人民见证了中医的神奇疗效。

老外肠扭转痛的打滚,余老5分钟解决

2014年9月,余洪涛在英国曼彻斯特的门诊一开门,就来了一位肚子痛得嗷嗷叫的病人。患者名叫Miller,前一天晚上跑步后不久就肚子就开始疼,一个晚上疼得满地打滚。由于英国的NHS是预约制度,无论什么病都先得排队,为此私人医生推荐他到余洪涛所在的中医诊室。

余老拿了脉,问了既往病史,日常饮食起居等问题,很快就判断这是饱食后的激烈运动造成的闭合型闭塞急性肠扭转。按照英国正常的治疗方案,必须得手术!

只见余洪涛先是拿出一个特制中医香囊(香患包,行气通脉之用)给Miller先生闻着,然后让他正面躺下,以特殊手法,在腹部推拿,使其膝胸卧位复位,矫正扭转的肠子。仅仅5分钟,Miller先生竟然不疼了!同行的家人都大呼神奇、中医了不起!

原本100磅的诊金,Miller先生执意要给1000磅,还感激不尽。类似这样四两拨千斤的例子,余洪涛40余年的国内外行医经历中早已司空见惯了。

余洪涛 

坚守中医阵地,传承国医精髓

在别人被利益熏心,一味追名逐利的时候,余洪涛却一直坚守在中医的阵地里,从未停下探索中医的脚步。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从《黄帝内经》到《新修本草》,再到《本草纲目》,从《伤寒论》到《濒湖脉学》……处处了都体现了古人对中医的传承与发扬,传统传承中医药,更是传承中国医学文化。为了加强医术,余洪涛读典习理,研方识药,熟记于心,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不仅医学理论扎实,勤学善思,不断总结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更是养成了据典辨析、疑病索解的良好习惯。

多年来,余洪涛主任始终致力于传承中医学术理论,他曾说过:“中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中医药不仅是国宝,更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需要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还要让世界人民认识中医,接受中医并从中受益”。

余洪涛说,外国人往往很难理解中医,这在余老几十年欧美的行医经历中深有感触。因为中医药没有量化的数据,没有具体的药物成分,穴位、经络、针灸、推拿对老外来说也很玄幻的东西。中医不是神秘的巫术,我这辈子除了济世救人,还肩负着中医文化的传承和中医药走出国门的使命,让西方人正确看待中医,让中医发展变得更加科学化,用西方人听得懂的语言为中医正名。”

 

程正洲

程正洲 副主任医师

1962年生,副主任医师、执业中药师,湖北医药双通名家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年。中医理论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善于通过六经、八纲辨证,四诊互参,以微知著,精准诊断,研方遣药独到,疗效绝佳。

擅长治疗

擅长从脏腑、三焦入手,针药并施,治疗急慢性肝炎、肝损伤、脂肪肝、酒精肝、胆石症、肿瘤术后康复,以及慢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肠炎等疾病。

程正洲

程正洲:一位普通中医的执着与仁心

 

程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50年来,程老始终致力于将《内经》、《伤寒论》、《脾胃论》等中医典籍,结合实际临床实践,将祖传中医与中医经典理论融会贯通,循古而不泥古,积累了大量中医经方、验方,并加以灵活运用,形成其独特的中医诊疗手法,疗效显著。

程正洲尤其善于运用五脏的相生相克关系,采用脏腑联合疗法,从整体入手,调理人体的整体生理机能,从而达到治疗各类疾病的目的。尤其在肝胆疾病、胃肠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活到老,学到老的老中医

 

自学医以来,程正洲几十年如一日,一直保持着谦虚学习、精读书籍的习惯,家里、医院都有他的书籍,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阅读这些中医古籍,提升自己的中医技艺。几十年来,通研《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并记录重点和自己的心得体会,日积月累,笔记量已近百万字。

程正洲看来,经典是营养基础,临床治病才能体现你的功底。几十年来,程老将世家医学与中医精典融为一炉,循古而不泥古,交中医经典创造性地运用到临床工作中,辨证施治,知行合一,让无数患者祛除沉疴,重返健康。程正洲也因他的精湛中医技艺,成为当地众口相传的一代名医。

 

一个医者执着与仁心

 

在中医的传承中,首先必须有一颗仁德之心,正所谓“大医精诚,仁德为先”。程正洲的世家医学,首先传承到的是一个“仁”字。医者父母心,程老一生都视患者之病苦如已之病苦,让病患早日脱离疾病之苦视为自己最大的责任。为此,他十分注重与病人坦诚相待,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程老一贯坚持“治病先治心”。要治好病人,尤其是重疾者,首先需要患者自己有信心,同时放下戒心,跟医生密切配合,这样医者的医术才能收获最佳疗效。所以老通常会先与患者聊些家常,让患者放松,同时不断鼓励病患。

“请坐”、“您有什么不舒服”,在坐诊时,他总为患者带来温暖的问候以及和蔼的笑容,以此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每次开药方,程正洲均会为患者介绍它的饮用时间与注意事项,一次,两次……大家都觉得他啰嗦,可时间久了都会觉得“这个医生是真的好”。程正洲

医者的工匠精神

 

程正洲认为,作为医生,就要有妙手仁心,要像工匠一样,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完善诊疗技术,为病人解除病痛。同时,医生更需要不断地追求进步与创新,才能让医学越来越好、帮助到更多人。

程正洲追求着医术上精益求精、服务上全心全意,设身处地地为病患着想,坚守着救死扶伤的信仰,做好身为医者的专属使命,在从医的道路上一直无私奉献着。同时,他还要求自己不断地追求进步与创新,这样才能让医学越来越好、惠泽民众。

“学而知不满,做而知不足。”尽管在肝胆疾病领域已有深厚的沉淀和积累,即使年近七旬,程正洲仍然不断学习和掌握中医古籍上与肠胃相关的知识与疗法,学习古人有益的经验。他表示,肝胆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等待他去探索,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疾病的出现。

程正洲说,医生是一个“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职业,救治病人是医生的职责。每当救治好一个被病痛折磨的人,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病魔是我们医生和病人共同的敌人,我们尽心尽责去给患者医治,是为了让每一个患者,能驱散病魔,重返健康,过上有质量的生活。


陶学兵

陶学兵  中医内科主任

陶学兵,1950年生于中医药之都湖北黄冈的中医世家,湖北省知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先后行医于黄冈、昆明、武汉等地,曾作为中医专家援非三年。以中医功底深厚,临症经验丰富,辨证治疗精准著称。


擅长治疗

擅长诊治急慢性胃炎、肠炎、胃肠息肉、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肠肿瘤术后恢复等胃肠疾病;兼治月经不调、停经闭经、更年期综合症等妇科系统疾病。

陶学兵

陶学兵——大别山下走出来的名医

 

陶学兵,1950年出生,现年72岁。 民间著名老中医,生于我国医药之都湖北黄冈,祖籍药圣李时针故里蕲春。陶氏中医世家第五代传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陶氏中医”传承人。

先后行医于黄冈、昆明、武汉等地,曾做为中医专家援非三年。陶老从医近50年,擅长以祖传秘法,主治各种内科疾病,专病专方治疗各类慢性疑难杂症等。

擅长治疗:

擅长急慢性胃炎、肠炎、胃肠息肉、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肠肿瘤术后恢复等胃肠疾病。兼治中医内科疑难杂症、老年慢性病、月经不调、心脑疾病,中医养生保健等领域。

陶学兵——大别山下走出来的胃肠名医

 

大别山下、长江之滨的黄冈,是一片极具“神奇、神秘”的土地。这片土地上中医世家频出,民众几乎人人识药、用药、赞药,先后诞生了 “四大名医”:北宋 “医王”庞安时,明代 万密斋,明代 “药圣”的李时珍,清末杨济泰。被国人称为'名医荟萃之地'、'医药文明之乡',素有“人往圣乡朝医圣,药到蕲州方见奇”之说。

 

陶学兵先生生于“中医药之都”湖北黄冈的中医世家,祖籍药圣李时针故里黄冈蕲春。陶氏中医世家第五代传人。自8岁起,便随祖父、父亲行医采药。祖上曾是传奇“药王”李时珍的亲传弟子,师从妇科圣手万密斋,百年来,陶氏中医在当地也是人尽皆知,谁家妇女如果有个三病两痛,人们都会说,“怎么没去找老陶家看看,赶紧去吧,别耽误了”!

 

就是在这样的祖传医学氛围中,陶学兵也踏上了悬壶济世之路。陶老15岁起就开始单独出诊,为乡邻看病,同时还随父亲进山辨药、采药,几十年来,大别山上、山下,遍布陶学兵的足迹。空余时间,陶学兵就反背诵《内经》、《伤寒论》、《神龙百草经》等中医经典著作,同时钻石祖上所传庞安时的《脉经》、《万密斋医学全书》、《本草纲目》、《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以及《黄帝内经》、《伤寒论》、《千金要方》等中医典籍。一生行医不绰,行走乡里,守卫着一方乡邻的平安与健康。到了退休年龄,陶学兵也闲不住,坚持发挥余热,教授祖传中医。用陶老自己的话说,不能埋没了这百年来的《陶氏中医》,能为民众健康发挥余热,也算是为民解忧、祈福。

 

2013年,响应国家号召,向世界推广中医技艺,陶学兵作为身怀绝技的民间老中医,前往非洲毛里塔尼亚援助三年;

2017年在云南昆明仁爱医院作为特聘教授交流一年。

2018年回武汉开悬壶济世,开馆授业,传承祖传妇科绝学。同时开通《陶氏中医》互联网咨询与远程会诊服务。

2019年受邀参加由国家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中医内科疑难病学术峰会,并授予中医药突出贡献奖!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陶学兵常说,“病人的事无大小,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陶老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乡邻普遍都清贫。陶老无论何时都以治病救人为原则,对很多贫苦老百姓都分文不取。所以十里八乡、省内省外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直到现在年近七旬,仍然坚持亲自坐诊,开方、炮制。用他的话说,“很多药物的炮制方法只有我自己会,别人做不好,炮制方法不对,药效相差十万八千里”。

陶学兵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陶氏中医”传承人,陶学兵还有肩负着民间医学抢救性传承的使命。在援非三年、交流一年后,陶老深感自己的祖传绝学后继无人,所以决定在晚年里,来省城悬壶济世,开馆授业,传承一身的妇科绝学,同时运用当前最先进、最快速的“移动互联网”,开办《陶氏中医》互联网咨询与远程会诊服务,更方便、快捷地救助更多有求医无门的患者。